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记者璩静)时隔4年,继2007年推出作品《高兴》后,著名作家贾平凹日前又推出了64万字新作《古炉》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讲述了一个名为“古炉”的村庄在“文革”中发生的故事,这也是贾平凹迄今为止创作的篇幅最长的小说。
贾平凹在后记里写道:“我依然采取了写实的方法,建设着那个自古以来就烧瓷的村子,尽力使这个村子有声有色,有气味,有温度,开目即见,触手可摸。”在贾平凹看来,《古炉》主人公狗尿苔身上有他少年时代的影子,他和狗尿苔一样过早品尝了生活的苦涩。
“文革”中,贾平凹的父亲被打成“现行反革命”,怀揣大学梦的贾平凹因家庭成分问题失去了上学、当兵、务工的机会。他回忆:“父亲回村里的时候,我正在地里干活,父亲是被两个人押着回来的。那段生活让我爱上了写作,我为什么爱写人与人之间的小摩擦,也是源于那段生活。”贾平凹说,“年纪大了,没有了怨恨,才能冷静观察那段逝去的日子。”
贾平凹为写《古炉》倾注了大量心力。据介绍,从2007年长篇小说《高兴》完稿后,贾平凹就开始了《古炉》的创作,在长达4年的写作中,贾平凹用坏了300多支笔。他说:“我感激那300多支签字笔,它们的血是黑水,流尽了,静静地死在那个大筐里。”“我先打一遍草稿,改一遍,再从头捋一遍,然后再在稿子背面写一遍,最后定稿,就这么折腾了好几遍,前后加起来写了至少两百多万字。”他说。
贾平凹,陕西省丹凤县人,中国著名作家,以具有叛逆性和创造精神被誉为当代文坛的“鬼才作家”和“文学奇才”。自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从事专业创作以来,贾平凹已出版作品300余种,著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怀念狼》《秦腔》《高兴》《古炉》等,中短篇小说集《天狗》等,散文集《商州三录》等。其文学作品极富想象力,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见悲悯,寄托深远,笔力丰富,被翻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语言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拥有广大海内外读者群,曾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等国内外文学大奖。(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