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吴昌荣
受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委托,西非国家贝宁、塞拉利昂和佛得角三国总统定于28日前往科特迪瓦斡旋,旨在破解这个国家自总统选举结束以来出现的“一国两主”的政治僵局。他们的斡旋能否取得成功,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一些国际势力和地区组织近日纷纷要求科“前总统”巴博立即让权并对其发出以武力加以干涉的威胁,同时支持巴博的对手瓦塔拉上台执政,而巴博立场依然强硬,表示绝不会交出权力,这使科特迪瓦局势出现危险征兆。科特迪瓦已经站在了战与和的十字路口。
巴博面临更大国际压力
自科特迪瓦选举危机爆发以来,瓦塔拉几乎获得了国际社会“一边倒”的支持,而巴博面临的政治压力与日俱增。
23日,西非经济货币联盟召开特别部长会议,要求西非国家央行只为瓦塔拉阵营提供服务。联合国大会23日也一致决定,承认瓦塔拉阵营派驻联合国的特别代表。
24日,西共体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召开特别首脑会议,随后宣布将派特别代表团赴科特迪瓦要求巴博和平让权。
国际社会一边大力支持瓦塔拉,一边对巴博及其亲友实施旅行禁令等处罚。非洲联盟和西共体已暂时中止了科特迪瓦的成员国资格,呼吁巴博承认瓦塔拉赢得选举。此外,世界银行也已决定停止贷款给科特迪瓦。
瓦塔拉的支持者27日在巴黎闯入并短暂控制了科特迪瓦驻法国大使馆。此前一天,法国官员证实,巴博的一架专机在法国境内、由法国和瑞士共管的巴塞尔/米卢斯机场被扣留,原因是机场管理部门收到了来自瓦塔拉政府的扣留请求。
27日,非盟还委派肯尼亚总理奥廷加负责“跟踪”科特迪瓦局势。一些观察家认为,此举进一步加大了对巴博的压力,因为奥廷加本人就是在经历了一场与肯尼亚现任总统齐贝吉针锋相对的总统选举危机之后出任总理的,而且他在科特迪瓦此次危机爆发后不久就明确要求巴博承认失败,并表示国际社会应当让巴博为科特迪瓦的混乱局势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承担责任。
但是,瓦塔拉政府目前仍被困在酒店内,无法大规模动员其支持者。瓦塔拉方面26日呼吁民众从27日开始全国大罢工,直至巴博交权,但这一呼吁只得到极少数民众响应。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瓦塔拉政府在国际支持方面占尽优势,但这一优势目前还很难让巴博“服软”。
武力威胁调门渐渐升高
由于旨在打破科特迪瓦政治僵局的外交努力迟迟没有取得突破,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的呼声越来越多。这让人感到科特迪瓦发生武装冲突的危险在加大。
西共体24日在特别首脑会议结束后发表公报,要求巴博“立即交出政权,否则将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包括使用武力,实现科特迪瓦人民的意愿”。会议还要求西共体委员会执行主席立即召开国防参谋长委员会会议,以讨论未来的行动计划。
联合国安理会20日一致通过决议,将联合国驻科特迪瓦行动团的任期延长至2011年6月30日,以应对科国内日趋紧张的政治局势。而此前,巴博政府已明确要求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科特迪瓦。
荷兰国防部24日宣布,一艘载有172人的荷兰海军补给舰正前往科特迪瓦海域,将向停泊在那里的法国军舰提供补给。
面对外界武力干涉的威胁,巴博立场依然强硬,但也作出些许让步。他一方面重申自己是科特迪瓦总统,另一方面表示欢迎成立一个选后危机评估委员会,以客观分析事实和选举过程,促进和平解决危机。他提出,评估委员会应该包含科特迪瓦人,由来自非盟、西共体、西非经济货币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联合国、美国、欧盟、俄罗斯和中国的代表组成领导小组。
巴博称,他是“在科特迪瓦法律框架下赢得选举”,“美国和法国反对他而支持瓦塔拉上台执政是一场阴谋”。
“在非洲,这还是第一次一些非洲国家因为选举出现问题准备对别国开战,”巴博说。他称自己很“平静”,“我们有法律,我们有宪法,根据宪法,我才是当选的科特迪瓦共和国总统。就是这样,很简单”。
巴博同时表示,一旦外国进行武力干涉,很可能导致科特迪瓦爆发内战,对此他已经做好了应对准备。
分析人士指出,眼下的科特迪瓦局势正站在战与和的十字路口,有关各方通过谈判达成妥协才是最佳选择。因此,人们希望贝宁、塞拉利昂和佛得角三国总统的斡旋努力能产生积极效果。
2002年9月,科特迪瓦发生未遂政变并爆发内战,原反对派武装与政府军形成南北割据局面。2007年3月,“前总统”巴博与原反对派武装领导人索罗签署了《瓦加杜古和平协议》,双方同意重启和平进程并实现国家统一。旨在统一国家的总统选举由于各方对选举人名单存在争议而多次推迟,直到今年10月31日才举行。而第二轮选举后,巴博和瓦塔拉各自宣布获胜并宣誓就任总统,该国由此陷入“一国两主”的政治僵局。(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