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李志勇
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国首都北京机动车摇号26日在北京市交通委举行,超过18万人申请17600个指标。这是北京市第一次采用摇号这一行政手段控制机动车增长,在中国也属首次。经济和城市化迅速发展带来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正在探索各种办法解决这些发达国家曾经遇到的难题。
2010年底,北京公布了新的治堵措施,其中包括限制机动车的购买。2011年北京市新增机动车数量被控制在24万辆,而2010年北京市共销售近80万辆汽车。新的购车者需要先提交申请,然后通过摇号获得指标后才能为车辆上牌照。
为了保证整个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从开始网上申请、审核、市民咨询直到26日摇号和结果的公布,整个过程都是公开的,26日的摇号过程中有纪检监察部门和公证人员在场,并且通过网络和电视台进行全程直播。
从事IT行业的吴怡前两天接到北京市交通委的通知来参加26日的摇号。和他一同出席的还有其他7名申请人代表,以及8名北京市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监督整个过程。
摇号的整个过程为,先由纪检监察人员检查抽签箱、装抽签用塑料球的密封箱,在检查完好后,由工作人员将16个蓝色抽签球放入透明的抽签箱。然后由工作人员随机抽取6个蓝色球,打开蓝色球后里边是一个号码,与16位申请人代表和北京市政协委员以及人大代表的座位号一一对应,被选出的人将摇出摇号种子数据。
最后共有6名代表被选出,其中包括3名申请人代表,一名北京市人大代表、一名北京市政协委员,由于另外一名被抽出的北京市政协委员没能到场,按照程序由一名工作人员代替。
这6名代表每人通过电脑随机选中一个数字,最终选出了040815这一组6个数字作为摇号的种子数据。之后,工作人员打开密封的存有所有18万多名申请人数据的光盘,将数据导入计算机。输入种子数据后,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17600个摇到号的申请人随机产生。摇号结果被现场刻入光盘,25分钟后在北京缓解交通拥堵网站上公布。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吴喜之参与了对整套摇号程序的审核,他表示,整个程序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从摇出种子数据的人的选择到种子数据的产生,各个环节都是随机产生的,而且整个过程是在公开的情况下完成的,能够保证结果的公正、公平、公开。
当被问到是否会有人连续多次摇不上号时,吴喜之说,这是可能的,这正证明了这种随机摇号的公平。如果每个人都能保证摇上,那就不是摇号了,而是排队了。
申请人代表胡秀凤是北京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26日也被请到了摇号现场。“当然希望能够抽到了,但现在还不知道结果。”摇号结束后胡秀凤说。
由于需要在摇号结束25分钟之后才能知道摇号结果,吴怡对结果也非常期待。“当然想摇上,但如果没摇上也没办法,下次再摇呗。”但同时,吴怡也表示了对摇号措施的一些担忧,“如果长时间摇不上怎么办,这是个问题。”他希望政府能够细化措施,对那些多次摇不上号,1年、2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摇不上号不能买车的人能够单独分配出一些指标,增大他们的摇中概率。
北京市政府秘书长周正宇表示,这是北京摇号的开始,今后将根据过程中实际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情况,随时对政策进行完善和调整。
据介绍,北京目前有近500万辆机动车,2010年增长近80万辆,而且机动车在北京的高使用率、高集中度等特点都给北京的交通带来巨大压力,交通形势越来越严峻。
新的治堵措施的实施给北京的交通改善带来了一些效果,北京市交通委新闻发言人李晓松说,北京市道路拥堵比2010年年底前明显缓解,平均每天拥堵时间减少了2个多小时。
据介绍,元旦后,北京路网平均每天严重拥堵和中度拥堵持续时间共1小时45分钟,与年前工作日的3小时55分钟相比,减少了2小时10分钟。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公布的1月以来的交通拥堵指数为6,北京市的交通从严重拥堵改善为中度拥堵。
25分钟之后,记者查看北京缓解拥堵网站上公布的第一次摇号结果,在17600个人名中查到了吴怡的名字,而且显示只有这一位叫吴怡的人。与吴怡相比,胡秀凤就没那么幸运了,结果中没有她的名字,不过她表示,“没摇上也没关系,再等下次。”(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