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内罗毕1月4日电专访:中非关系将渐入佳境——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
新华社记者王雅楠
刚刚过去的2010年可谓中非关系重要节点。这一年,中国对外援助走完一个甲子,而非洲作为中国对外援助最主要出口地区,多年来受益匪浅。同样在这一年,中非合作论坛走过新世纪第一个十年,论坛成果丰硕,机制体制日趋完善。
正在肯尼亚进行访问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4日在内罗毕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非合作始于一个特殊的年代,未来中非合作的前景依旧广阔,“中非关系必将渐入佳境”。
回首十年,杨洁勉说,中非合作论坛使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交往由局部发展为全局,由双边走向多边,由单个问题的交流探讨扩大到政治、经济及民间交流等各个方面。他认为,中非合作论坛十年来已将中非合作的实践转化为合作的机制化,成为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与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促进经济发展、社会交往及文化共存的示范。
杨洁勉认为,中非合作论坛已具有很强的机制性,十年的阶段性成果必将推动未来更丰硕成果的诞生。
谈到中非近年来愈加紧密的贸易合作,杨洁勉认为,中非贸易应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他表示,自己此行最大感受就是非洲国家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中非加强旅游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必将有力推动中非无形贸易大幅发展。
他认为,走进非洲的中国企业都要具备“客随主便”的意识,对非投资、经营要成为推动非洲进步的组成部分,与当地社会实现共赢、共处、共存,尊重非洲国家自然环境、保护其社会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把中非人民的传统友谊转变为实质的惠益,造福非洲国家及人民。
此外,杨洁勉说,政府层面也要积极发挥中国在一些领域的优势,在实现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推进中非贸易合作向更高方向发展。
在加强中非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方面,杨洁勉表示,中国和非洲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中非应共同努力维护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即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与此同时,他强调,中国近年来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拥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比如光热、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利用,中国应积极将其输送到非洲国家,同时还应该帮助非洲的兄弟国家进行人才培养,“中非在清洁能源、可替代能源领域的合作空间十分广阔。”
谈到未来中非合作的发展方向及可能遇到的挑战,杨洁勉说,中非友好关系应该逐渐从老一代开创的政治支持、经济合作向更高的阶段发展,要反映新时代中非人民和平、繁荣、多元合作的意愿。在巩固国家间关系的同时,推进与非洲区域、次区域组织和民间团体的合作,提升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水平,“为新的历史时期的中非关系注入新的生命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