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宋斌 王圣志
自然灾害、金融危机……“十一五”期间,安徽经历了“非同寻常”的严峻考验,,交出了超出预期的出色答卷。
“过去5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益最多的一个时期,‘十二五’期间,安徽将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为主线,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坚持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王三运说。
“十一五”期间,安徽每年都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十一五”前4年年均增长13.1%,比“十五”时期快2.6个百分点。预计2010年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在产业结构上,3次产业结构由18.1:42:39.9调整为2010年三季度末的11.1:56.1:32.8;每年新增城镇人口在100万人左右;“十一五”前4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6.36%,2010年前三季度又下降4.31%,5年累计下降20%的目标有把握完成。
2009年,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安徽,成为当年全国唯一的万亿元俱乐部的新成员。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将突破12000亿元,是2005年的2.2倍;财政收入有望达到2000亿元,是2005年的3倍。
这5年是安徽投入力度最大的一个时期,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1800亿元,是2005年2521亿元的近5倍。目前,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接近3000公里,“十二五”末将达到4500公里,铁路将达到6000公里。目前,安徽的能源、优质材料、汽车、家电、装备制造、化工等产业在全国都具有相当竞争力,先进制造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到2009年,已有轻工、装备制造、钢铁、汽车、石化等5个超千亿元产业。
目前,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11位,创新潜力已跃居全国第3位。2008年10月,安徽启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2009年底,科技部等六部委又把安徽列为首批3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之一。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也从5年前的6.3%提升到现在的10.9%。
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达到15500元和4950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83%和87%。
“过去5年是人民群众得益最多的一年,是民生投入最多、民生改善最快的时期。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王三运说。
从2007年起,安徽省在全国比较早地实施民生工程。从2007年到2009年,分别投入78.4亿、176亿、254亿元,2010年前11个月已投入341.5亿元,4年累计投入近850亿元,2011年计划投入388亿元。
“实践证明,民生工程具有扩内需、调结构、促和谐的多重效应。安徽省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之所以推进得比较顺利,在全国率先通过综合改革的举措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率先按照国家确定的基本药物目录实行统一招标采购,率先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全覆盖,就是从一开始就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民生工程,为整个医改的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王三运说。
他说,“安徽‘十二五’总的目标是实现‘六个翻番’,到2015年,力争实现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完)
|